策划语:炒股交易软件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
回望过去,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勇立潮头、开拓进取;展望未来,深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必须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以先行示范的责任担当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大胆闯,深圳必将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尖兵深圳,再一次站上时代的潮头。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深圳自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的又一重磅政策。
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2019年8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决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及首批授权事项清单。经过4年多的实践探索,成果丰硕。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5周年。在这一特殊节点,“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深圳,肩负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提供范例”的时代使命,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再启新程。
深圳“首创”为全国试制度
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创造了历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国际大都市的“深圳奇迹”。
新时代的深圳,肩负着先行示范的使命。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则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一招。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指出,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更多自主权。同月,《方案》发布。
深圳敢闯敢试,随后在重点改革领域挺进“深水区”、勇闯“无人区”。
经过4年多的探索,深圳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和典型经验。自202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试点形成的48条经验举措,分三批次在全国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地方复制推广。
2023年6月,从深圳法院工作人员手上接过裁定书的梁先生,迎来人生转机。这份裁定书免除了他对债权人在重整计划载明的债务范围内未清偿债务的清偿责任。2021年3月,梁先生因为创业失败、背负债务无力偿还,向深圳法院申请个人破产重整。两年多后,这宗全国瞩目的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办结。一纸裁定书,成为梁先生人生的新起点,也开创了我国个人破产领域的里程碑。
梁先生的“重生”,得益于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破冰”探索。
2021年3月1日,全国首部针对个人破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探路。
“深圳有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创业者。个人破产制度的探索,是为‘诚信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东山再起的机会,为创业者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破产事务管理署署长张洁波对《南方》杂志记者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改革举措。从境内首宗个人破产重整案、首宗个人破产和解案,到首宗个人破产清算案……诞生自深圳的一批“首案”办结,为国家制度设计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案例样本。
包括个人破产制度在内,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出了一大批首创、率先,为全国试制度。
“不少原创性制度成果已被规范上升为国家层面相关制度和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近年来,深圳相继推出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数据条例、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个人破产条例、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一批具有全国首创性、引领性的经济特区法规,多项法规填补了立法空白,为国家相关领域立法提供了第一手经验。
以改革讲好“先行示范”的深圳故事
2020年以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无到有、积厚成势。“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持续凸显、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深圳市市长覃伟中说。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重点领域。
针对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圳持续攻坚。在资本领域,实施注册制改革后,深圳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超过570家,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要素领域,2022年7月成立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了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进一步联通……改革不断畅通要素流动的“血脉”。
改革是深圳的根,创新是深圳的魂。
通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遴选和组织方式,推进科技人才评价、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等改革试点,为全球人才搭平台。目前,深圳集聚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6万人。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一个使命。
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创新口岸国际中转便捷通关模式……深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数字直观反映出深圳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新设外资企业9738家,占全国新设外资企业16.5%。
营商环境是决定城市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年,深圳持续迭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营造发达的产业生态,成为众多创业者的首选地。目前,全市经营主体448.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与此同时,推出“民意速办”小程序、建立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等,从市民可感可知的“小切口”,持续完善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探索二三产业土地混合利用等,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机制。
在综合改革试点牵引下,深圳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激发出强劲的创新创造活力和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GDP从2020年的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深圳聚焦新领域、关键环节,稳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体现出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的改革担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云兴对《南方》杂志记者表示。
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从“改革开放窗口”到迈向“全球标杆城市”,新时代深圳的全球坐标在升级。
今天的深圳,正致力于持续创新提高自己的全球竞争力,也必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经受各种风浪的洗礼。今天的深圳,仍然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将以综合改革试点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之际,《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深圳迎来了新的重大使命,也是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二次加速”。
在新起点上,《意见》赋予了深圳一系列新的重大改革任务。
“接下来,深圳将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谋划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努力取得更多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为全国全省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覃伟中说。
如何抓好改革落地落实?深圳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郑红波介绍,深圳将按照《意见》部署,从四个方面谋划推进改革。比如,针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针对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针对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等重点领域,拓展粤港澳合作、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新场景新载体;针对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健全城市治理模式。
越改革越发展,越开放越强大。
“深圳始终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列。新一轮综合改革试点不仅是深圳自身发展的机遇,更赋予深圳继续为全国承担‘制度试验田’的使命。”汪云兴说,改革尖兵深圳,必将闯出更多“深圳经验”,让“示范区实践”转化为“全国方案”。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叶石界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周丽娜 李拉
【实习生】徐鸣凯 丁陆薇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炒股交易软件
尚美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